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寡肽(OMet)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蛋白质代谢反应的影响,并与在饲料中添加等量的晶体蛋氨酸(CMet)的效果相比,实验以初始体重为(26.0±1.6)g的大黄鱼幼鱼为研究对象,以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设计1个低鱼粉(31.8%)对照饲料(LF).在LF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35%、0.65%和0.95%的晶体蛋氨酸或蛋氨酸寡肽,配制其他6组饲料,并分别命名为CMet 0.35、CMet 0.65、CMet 0.95、OMet 0.35、OMet 0.65和OMet 0.95,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与LF组相比,OMet组和CMet组大黄鱼的增重率均显著升高,并随着蛋氨酸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其中,OMet 0.95组的增重率最高.与CMet组相比,OMet组大黄鱼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不同饲料处理对大黄鱼存活率、饲料系数、体组成(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水分)、脏体比和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OMet组大黄鱼的肝体比较CMet组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晶体或蛋氨酸寡肽显著影响了大黄鱼幼鱼的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OMet组大黄鱼肝脏中这两种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CMet组的(P<0.05),蛋氨酸添加水平对大黄鱼肝脏谷草转氨酶活力也有显著影响(P<0.05).但各饲料处理组之间血清中的血氨浓度和尿素氮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等量添加蛋氨酸寡肽比晶体蛋氨酸更能促进大黄鱼幼鱼的生长及其对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磷脂作为类脂的一种,对鱼类(尤其是仔、稚鱼)的生长、存活、发育及抗应激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磷脂的生物学特征、在鱼体内的消化、吸收及转运过程、磷脂的合成途径及其与胆固醇的交互作用等,在此基础上比较了鱼类和甲壳类对磷脂需要量的差异,为鱼类养殖过程中磷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幼鱼生长、体成分以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采用蛋白质水平为40%、45%、50%和55%,脂肪水平为8%和16%,共8组实验饲料。在水温为(16±0.2)℃的循环流水水族箱系统内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试验。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该鱼肌肉营养学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蛋白和脂肪水平对细鳞鲑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比等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蛋白水平增加,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比率先升高后降低,其肌肉粗蛋白含量也随之显著升高(P0.05),而对粗脂肪和粗灰分不存在显著影响;随着脂肪水平增加,其肌肉粗脂肪含量也随之显著提高(P0.05),而对水分、粗蛋白和灰分含量不存在显著影响。肌肉中共测定出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不同蛋白和脂肪水平对氨基酸总量(WTAA)和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WEAA/WTAA)不存在显著影响。综合生长性能与氨基酸模式的实验结果,本研究认为细鳞鲑幼鱼最适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50%和8%,适宜蛋能比为29.36 g/MJ。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草鱼模拟肠液配方。[方法]根据草鱼成鱼的肠道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H以及钠离子环境,研制了一套草鱼成鱼的模拟肠液配方,并研究其在仿生消化仪上的应用。[结果]利用配制的草鱼模拟肠液进行体外仿生消化试验,发现饲料中干物质和粗蛋白的消化率与真实值的绝对差值均在10%左右,达到仿生消化的目的与要求。此外,经过仿生消化,外源植酸酶能够显著提高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消化率和代谢能值,促进植酸磷的释放。[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草鱼的体外模拟消化提供更可靠的试验数据,并为水产其他动物模拟肠液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重组 VP28和 VP26蛋白作为蛋白亚单位疫苗,在增强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WSSV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WSSV粗提液为模板进行普通PCR扩增,得到VP28和VP26基因,再用引物悬挂法将EcoRⅠ和XbaⅠ酶切位点分别添加到 VP28和 VP26基因的5¢端和3¢端。目的基因经双酶切后插入到表达载体pGAPZαA,转化TOP10大肠杆菌,经博莱霉素(Zeocin)抗性筛选阳性重组酵母表达载体。AvrⅡ酶切线性化之后,电击转化 X-33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经 Zeocin 抗性筛选得到阳性重组酵母。SDS-PAGE电泳分析重组酵母表达上清液的目的蛋白,没有检测到VP28和VP26重组蛋白。随后,采用蛋白质银染法,结果显示,与空载pGAPZαA组相比,VP28和VP26表达上清液组有明显的条带,证明VP28和VP26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32 kDa。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脂肪酸组成以及脂肪沉积的影响。以菜籽油分别替代0、33.3%、66.7%和100.0%的鱼油,配制4种等氮等脂实用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5.89±0.02)g的大菱鲆幼鱼42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每种饲料随机投喂1组试验鱼,养殖周期为92 d。结果表明:1)随菜籽油替代水平的升高,大菱鲆幼鱼的终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有下降的趋势,而肝体比则有升高的趋势,其中全菜籽油组的终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全鱼油组(P0.05),肝体比则显著高于全鱼油组(P0.05)。菜籽油替代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的存活率、饲料效率、摄食率和表观净蛋白质利用率(P0.05)。2)菜籽油替代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的体成分、肌肉脂肪含量以及饲料脂肪表观消化率(P0.05),但显著影响了大菱鲆幼鱼的肝脏脂肪含量(P0.05)。66.7%菜籽油组和全菜籽油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全鱼油组(P0.05)。3)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呈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全鱼油组,66.7%菜籽油组和全菜籽油组肌肉和肝脏中C18∶2n-6(亚油酸)和α-C18∶3n-3(α-亚麻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C20∶5n-3(EPA)和C22∶6n-3(DH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可知,从营养品质角度考虑,在大菱鲆幼鱼饲料中菜籽油替代鱼油水平应低于66.7%  相似文献   
7.
鱼类糖营养生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鱼类饲料中的三大营养物质,糖类作为重要的能量物质,不仅价格低廉,还具有节约蛋白质、保护环境等作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糖类可以促进鱼类生长、提高饲料效率。而糖类的过量添加会导致鱼类血糖升高,甚至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反应,影响其生长和健康。因此,糖类物质在饲料中的正确使用十分重要。近30年来,人们对鱼类糖营养生理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近10年来在鱼类对糖的利用能力和特点、影响因素和最适添加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回顾和总结,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鱼类的糖营养生理研究提供文献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饲料甘氨酸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抗氧化和抗应激反应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130.35±8.37)g的大黄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网箱)50尾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梯度的甘氨酸(0、0.6%、1.2%、2.4%、4.8%和6.0%),配制出甘氨酸实测含量分别为(1.58%、2.15%、2.75%、3.96%、6.33%和7.51%)的6种实验饲料.经过30 d养殖后,对大黄鱼进行拖网应激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实验结束后,饲料处理未对大黄鱼的存活和体成分产生显著影响.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在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达到最大值,而丙二醛的含量在甘氨酸含量为3.96%时达到最小值,但与2.75%组无显著差异(P>0.05).以肝脏总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根据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得出大黄鱼饲料中甘氨酸的适宜含量为3.57%.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均在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呈现最小值(P<0.05).在拖网应激前,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大黄鱼血清皮质醇的含量最高.在拖网应激后,该处理的大黄鱼血清皮质醇的变化幅度最小,而此时的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综合考虑大黄鱼的抗氧化和抗应激能力,本研究推荐大黄鱼饲料中甘氨酸的适宜含量为2.75%-3.57%.  相似文献   
9.
氨基酸不仅是蛋白质和其他含氮化合物合成的重要前体,还参与体内主要代谢途径的调控。当氨基酸不足时,机体内多种机制参与调节体内平衡,包括快速停止蛋白质合成、增加氨基酸合成和转运,以及加强自噬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证明氨基酸可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可以调节其他营养素如脂肪和能量的代谢,最终导致机体整体代谢的改变。本文主要综述细胞内氨基酸的营养感知与应答机制,涉及氨基酸应答(AAR)和雷帕霉素靶蛋白(TOR)2条信号转导通路,并探讨这2条信号通路对下游营养素代谢途径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试验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丁酸类产品对其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三丁酸甘油酯组(0.5g/kg、1.0g/kg和1.5g/kg TB+基础饲料)、包膜丁酸钠组(0.5g/kg、1.0g/kg和1.5g/kg SB+基础饲料)。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TB各组南美白对虾周增重分别显著提高27.6%、28.7%和31.9%(P0.05),蛋白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饵料系数分别显著降低;1.5g/kg SB组周增重显著提高22.3%(P0.05),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TB各组和SB各组肠道致病性弧菌数量显著减少,其中1.5g/kg TB组致病性弧菌数量减少22.4%(P0.05,27d)和25.4%(P0.05,47d)。结果表明,三丁酸甘油脂和包膜丁酸钠均可起到促进生长、减少肠道致病性弧菌数量的作用,但同比之下三丁酸甘油酯效果要优于包膜丁酸钠产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